我离不开潍坊的土壤,是潍坊教育成就了我。2010年11月,我非常荣幸地被评为“全国正高级小学教师”;2011年1月20日,中央电视台“焦点访谈”栏目以《第一位,我国有了正高级小学教师》为题,进行了专项报道。这些荣誉的取得,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,而是潍坊教育丰厚沃土滋养的结果。教育,其实就是个体生命自我觉醒的过程。从参加工作至今,本着“对学生负责、对家庭负责”的态度,我一直以“把现在的工作做成令人羡慕的事业”作为人生信条,以“教好每一个学生”作为神圣使命,以“进步就是成功”作为教学理念,在这里也与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勉。一、“高效课堂”教学改革阶段(1982年至1990年)我探索实践了“教为主导、学为主体、练为主线”的大容量、高密度、快节奏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,此模式在昌邑市得到推广。1986年,在潍坊市小学毕业年级质量抽测中,我所执教的班级取得了耀眼的成绩,可谓“一考成名”。在这个教改阶段,有一件事令人印象特别深刻。1985年至1988年,在潍坊市教研室的指导下,我带领团队进行了小学数学几何教改实验,获得了省教研室的认可,实验成果后来被人教社教材专家充分肯定。

1984年10月分类布置作业相关经验被纳入《山东省教科所资料汇编》,全省印发1985年6月在《教学研究》发表论文《通过灵活的训练,提高计算能力》1986年12月在《宁夏教育》发表论文《一类文字题的教学实验》1986年12月在《广东教育》发表论文《一脉相承,事半功倍》1987年1月在《山东教育》发表论文《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教学建议》1987年5月在《天津教育》发表论文《如何教学小学数学中有关生活、生产方面的知识》1987年8月在《青海教育》发表论文《独立写作相互交流集体评价》1988年12月在《河北教育》发表论文《引导学生独立探求知识》1989年12月在《小学教学参考资料》发表论文《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训练一例》

二、“互助式”课堂教学改革阶段(1991年至2005年)我自主申报了山东省规划课题“创新学习”教学改革实验,以师生互动、问题解决为主要特征的“互助式”教学改革拉开了序幕。这一阶段重点研究学生怎么学,通过转变教学方式,打破了教师课堂上一言堂的被动局面,学生开始有效参与学习互动,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、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教学改革的着力点。这一研究成果在2000年顺利通过了省级鉴定。2001年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行,我总结推广了“于美霞互助式”教改经验,在《山东教育》等刊物上持续发表推介文章,并迅速在全省推广,深圳等全国各地的老师们纷纷慕名而来学习。

1992年9月在《潍坊教研》发表论文《课堂教学思路例谈》1995年4-5月在《山东教育科研》合刊发表论文《优化课堂教学,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》1998年1月在《山东教育科研》发表论文《合作学习课堂结构初探》1999年2-3月在《山东教育科研》发表论文《构建“当堂达标”教学模式,实现数学教学素质教育化》1999年3月在《小学数学教育》发表论文《“比的意义”教学设计与评析》1999年10月在《山东教育》发表论文《小学数学“创新学习”的实践与探索》2000年3月在《课程研究》发表论文《“创新学习”教改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》2000年6月在《山东教育》发表论文《对“创新学习”课堂教学结构的探索》1997年9月-2000年8月“小学数学创新学习区域性教改实验”通过中国教育学会课题实验鉴定2000年11月在《山东教育》发表论文《“圆柱体积公式”教学片段与评析》2001年9月在《山东教育》发表论文《制定计划是开展实践活动的有力保障》2001年1-2月在《山东教育》发表论文《“时间就是生命”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设计》2001年8月在《山东教育》发表论文《小学数学创新学习考试初探》2001年11月在《中小学数学》发表论文《“长方体表面积的认识和计算”教学实录及评析》1995年9月-2002年9月,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“构建大语文教学体系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”课题实验通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鉴定2004年3月在《山东教育》发表论文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》2004年5月在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的《教学模式研究》一书担任编委2004年10月“小学数学创新学习实验研究”获得山东省第三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2004年10月在《教育研究》发表论文《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尝试》2005年1-2月在《山东教育》发表论文《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道亮丽风景》2005年3月在《山东教育》发表《关注个体生命的发展》
2005年4月在《山东教育》发表《折的东方第一枝》
2005年8月在《山东教育》发表《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》
三、个性化教学改革阶段(2006年至今)
这个阶段以提升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,探索个性化教学改革,大面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新路径,把学生的学习兴趣、习惯、方法、能力、创新作为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,让知识成为教学的副产品。解放每一个学生,成就每一个学生,通过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,实现大面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。在相关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,我带领团队拉开了推动“一生一课程、一师一特色、一校一品牌”教育综合改革的大幕,在更大范围、更高层次上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。2013年5月、2014年4月、2015年10月、2017年4月先后组织承办全国个性化教学改革观摩研讨会,把我们的课改经验推向全国,得到了广泛赞誉和认可。
2006年7月在《人文教育》发表《自学、研讨、考查》2006年9月在全国教学管理创新论坛上作《管理制度是推进教学改革的关键》典型发言2005年9月-2007年9月“网络背景下小学体验式教学研究”通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鉴定2011年,中国教育报、文汇报、大众日报以《潍坊小学教师享大学教授待遇全国第一人》为题,作为山东教育改革成果进行了宣传2013年4月在《中国教育报》发表《让农村孩子享受城市化的优质教育》2013年4月在《中国教育报》发表《让每个学生幸福成长》2013年5月在《人民教育》发表《让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》2013年6月《德育为首,育人为本》获潍坊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13年11月在《中国教育学刊》发表论文《用心做好学校个性化发展的大文章》2015年3月26-27日于山东省乡镇教育管理经验交流暨特色学校建设现场研讨会上作《让农村孩子享受城市化的优质教育》典型经验介绍2016年在《中国教育报》发表《一生一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》2016年9月《昌邑市镇域推进自主办学促进学校创新发展》获潍坊政府成果奖2017年11月出版《中小学智慧课堂案例精选》一书2017年12月被授予潍坊市“依法自主办学领军人物” 称号2018年4月《镇域内一生一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》获山东省政府成果奖二等奖2018年7月《一生一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》获潍坊市自主创新项目一等奖
